网上祭扫现状与分析
【首发平台:小烛光】
一、背景简述
《左传》有记:国之大事,在祀在戎。
自古以来,祭祀都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祭奠逝去的亲人,意义有很多;我们在祭扫的过程中,去缅怀先人的生平,感恩他们的关爱和教诲,从而更好地传承亲人的遗志和精神;也是凝聚家族的一种重要方式。我们把它提炼为五个词:感恩、缅怀、祈福、传承、弘扬。
从2020年疫情爆发后,许多城市禁止扫墓,传统的祭扫市场呈暴跌式下滑,倡导采用网上祭扫、家庭追思、鲜花祭扫等不聚集、不跨区域等方式追思故人。据民政部2022年数据发布,2022年清明节,中国各地共接待祭扫民众583万人次,比去年同期减少69.8%。
看这些数据:
1、据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(CNNIC)数据,截止2023年6月,我国手机用户规模已达10.51亿
2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:我国流动人口达3.8亿,海外华人超9000万,
3、中国2020年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2577亿元,同比2019年上涨2361亿元,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亿元。行业保持15%以上的增长速度。
4、据中国民政部:2022年清明节,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开通网络祭扫平台1523个,登录网络祭扫群众856万人次。假期3天各地累计接待现场祭扫的群众1754万人次,比去年同期下降74%;登录网络祭扫平台的群众2156万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192%
5、每年清明、中元、寒衣等传统祭扫节日,全国各地均在发文倡导更为环保的祭扫方
式,均有提到:网上祭扫。
6、我国土地存量有限,老龄化加快,许多城市已经在倡导海葬、树葬等不占地的方式。
综上述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网上祭扫用户巨大,市场广阔,极具想象力,用户需求广,增长速度快。
二、祭扫市场简述
网上祭扫平台早在2001年左右就已出现,但经过短短几年的尝试,就纷纷关停,客观原因可以总结为:上网人数少、上网难度大、上网不方便、上网费用贵、人群年轻化。主观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:平台不稳定、团队基础薄、运营成本高、技术难度大、传播难度大、盈利方式不成熟、无支付环境、资本不青睐。加上早一批互联网从业者,全靠兴趣支撑,过高的成本和少量的创业资金难以维系平台运营。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,网络支付普及率高,技术成本越来越低,最重要的是政策一直在倡导,运营成本降低,用户需求强烈,网上祭扫平台如春笋般崛起,但依旧难以满足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群众的多样化祭扫需求。而让整个行业兴奋的是,行业头部平台,已达2亿人次通过网上祭扫平台去缅怀逝去的亲人。
全国一些城市,已有不少公墓机构、民政部分开通了清明节的祭扫平台,让那些因为种种原因(距离、交通、身体等)不能祭扫的群众,通过平台去缅怀故人。
三、网上市场优势分析
1、政策优势:全国各地每年的祭扫倡议中,均有提到网上祭扫
2、人口优势:我国流动人口达3.5亿,海外华人超9000万,这些都是网上祭扫的潜力人群
3、方便优势:网上祭扫不受时间、距离、气候、外部环境等影响,方便使用
4、祭扫优势:网上祭扫1个人参与和1万人参与都可以有序进行,特别是有大众祭扫需求的人士。
5、传播优势:通过平台提供的转发、分享功能,对于公众人物的宣传更有优势
6、传承优势:电子化归档,方便查询故人的生平、事迹
7、价格优势:网上祭扫可以做到0费用,相比较传统祭扫动辄几十上百元,优势明显
8、行业优势:整个行业是千亿级的,且每年保持15%增长率,是其它行业难以比拟的
9、发展优势:网上祭扫如今逐年呈年轻化,以前是40岁以上人居多,如今25岁以上年轻人也在参与网上祭扫
10、竞争优势:行业特殊,互联网巨头不会参与;事件动态发生,不存在较为明显的
“抢人”情况
11、趋势优势:网上祭扫人次每年翻倍增长,民政、公墓、寺院等单位,对网上祭扫、
许愿平台、祈福平台需求强
四、市场劣势
1、文化冲突:习惯了传统祭扫的人群,难以接受这样的改变,而接受的人难以舍弃
2、口碑不一:有一些平台借机敛财,漫天开价、功能处处收费等等屡见不鲜
3、功利性强:一些平台急于变现,整个平台全部项目收费高达数千元
4、责任心差:不少平台未实现变现后,直接关停平台,让用户的思念无处安放
5、技术简单:目前多数平台仅能用到简单的H5、3D技术,形式较为单一,难以满足多样需求
6、政策落地难:每年全国各地都在倡导网上祭扫,但哪些平台可以祭扫?如何祭扫?哪些平台正规?没给到明确方向。仅有深圳、广州等少量城市给到了明确方向。
小烛光
·温暖温馨的纪念馆
正规、专业、知名的祭扫平台
公众号:小烛光